本网讯(体育学院新闻中心)盛夏七月,创新浪潮澎湃。2025年7月14-16日,由中国仿真学会主办、上海体育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体育与运动仿真组国赛在上海体育大学顺利举行。广东理工学院“体育与运动仿真战队”在健康服务系统虚拟仿真赛道中历经多轮选拔,最终脱颖而出,斩获国赛三等奖。队伍成员:肖丽纯(队长)、张昭鑫、黄梓晴、胡浩南;指导教师:焦健华、杨波。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专为体育专业设置赛道的高水平学科竞赛,本届赛事聚焦仿真技术、机器人工程与人工智能在体育科学中的创新应用。共有42所高校报名参赛,其中包括上海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经过资格赛遴选,最终25所高校的64支队伍、250余名选手晋级国赛,同场竞技、角逐桂冠。开幕式上,上海体育大学副校长魏建军,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委会秘书长兼组委会主任于泓,以及沈阳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多所高校领导先后致辞,进一步彰显了赛事的权威性与行业影响力。广东理工学院作为本届国赛唯一入围的民办高校,充分展示了学校在“体育+智能仿真”交叉领域的积极探索。
7月14日下午,主办方安排了主题为“学科竞赛与体育人才培养”和“学科竞赛与专业成长”的圆桌论坛。沈阳体育学院副校长马艳红、厦门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赵少聪、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海峰、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等8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围绕先进机器人与仿真技术在体育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前沿观点,为参赛师生带来宝贵启示。
在7月15-16日的展示环节,参赛队伍分别在健康服务系统虚拟仿真、运动与人机交互方案、智慧体育教学与训练模拟、AI+体育知识科普创意四大赛道依次亮相。广东理工学院“体育与运动仿真战队”的作品聚焦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借助XR与数字孪生技术复刻鼎湖山湿地等自然场景;学生沉浸体验的同时,系统实时采集心率变异性、皮电等生理指标,动态推送正念呼吸引导并自动调节任务难度,最终生成专注力与情绪稳定性曲线等个性化报告,形成“课前匹配—课中干预—课后追踪”的闭环服务。凭借清晰的应用场景和良好的推广价值,作品在展示答辩环节获得评委一致认可,荣获国赛三等奖。
赛事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理念,聚焦应用场景、人机交互与科技化教学等前沿方向,其主题与广东理工学院“体育+”发展战略高度呼应,也契合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部署。我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体育学科与仿真技术的交叉融合,努力产出更多服务“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创新成果。




